在拼多多买货架前,我专门和商家确认了立柱的板材厚度,对方明确回复是 0.7mm 。收到货后,我使用卡尺测量,在有喷漆的情况下,实测最薄处约为 0.5mm 。我向拼多多发起投诉,并附上测量照片,要求按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“退一赔三”。但平台认为证据不足,未支持赔偿。在淘宝买洞洞板时,商家也承诺板材厚度为 1.0mm 。收到货后,我同样进行了测量,显示厚度在 0.8mm 多一点。我把测量结果发给卖家,对方之后回复说“1mm 断货了,给发了 0.8mm 的”。这类“缩水”的现象,在电商平台其实非常普遍。很多商品页面标注的参数,和实物存在明显差距,但只要你没有专业设备或足够维权经验,维权就很难被支持。即便测量了、留证了,也可能因“误差范围”或“证据不足”等理由被平台驳回。电商环境发展到今天,虚标成本依然很低,而消费者维权成本却很高。很多人没有工具或意识去测量,商家自然可以在其中游走于灰色地带。平台在这类争议中通常更偏向“中立”,实质上却削弱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两次发货地都是河南南阳。
都 2025 年了,网购货架、洞洞板,板材厚度不达标,平台袒护卖家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